
如今,网络早已成了老百姓表达诉求、反映问题的重要平台。可有些地方和基层干部,却像得了“舆情过敏症”——把网上的合理呼声当成麻烦,把正常的问题反映夸大成风险,一遇到事儿就想着“捂盖子”“灭火”,不愿直面问题、解决矛盾。这种把“民情”错当成“舆情洪水”的认知,实在该警醒。“捂盖子”的逻辑挺简单:看不见、听不到,就当问题不存在。他们把应对舆情当成了“消除声音”,却忘了真正该做的是解决问题。短期内,网上的声音可能小了,但群众的诉求不会自己消失,不满情绪越积越多,小问题拖成大麻烦,甚至拖到“炸锅”,这才是真的危险。说到底,把民生诉求当洪水猛兽,既有认知上的官僚主义,也有治理上的本领恐慌。群众在网上说的,可能就是过日子的难处、心里的憋屈。可个别干部被“官本位”思想困住,觉得群众提意见、发牢骚都是在给自己“挑错揭短”,总想着“压下去”“瞒过去”,以为这样就是“有本事”。更关键的是,面对新媒体时代五花八门的民意表达,不少干部慌了手脚:分不清哪些是合理诉求、哪些是恶意炒作,学不会怎么精准回应、主动帮忙。其实,网络只是民意的“传声筒”,群众要的从来不是“静音”,而是被看见、被重视、被解决。治“舆情过敏症”,得先治“思想病”:放下官架子,把群众呼声当“改进信号”而非“麻烦制造者”;再练“真本领”:学会在网络里听真话、辨实情,用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回应诉求。毕竟,堵住声音不如解决问题,赢得民心才是真本事。
#今日实时热点#
杭州银行股票股,第一配资网,常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